焦点日报:勇于挑战高难度手术拯救无数先心病患儿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广东好人”温树生:

勇于挑战高难度手术 拯救无数先心病患儿


【资料图】

温树生在手术中 受访者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他一次次挑战高难度,一年完成600余台心脏外科手术;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我国第一例心脏病胎儿产时干预手术与胎儿先心病产前介入手术,让先天性心脏病孩子重焕生机;一次次“黑科技”探索,他用3D打印、混合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让孩子减少痛苦,建立了我国首个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在全国推广应用,开辟了先心病的新治疗模式……

“我希望尽我所能,帮孩子一把,还家庭和社会一个健康的儿童、一个未来的希望。”扎根小儿先心病治疗20多年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主任温树生,近期获得2022年第四季度“广东好人”称号。他对羊城晚报记者说:“拯救生命是一名医生的职责所在,我觉得我只是众多敬业爱岗医生中普通的一个。一辈子专心、耐心地做好一件事,能帮助一个个具体的人,其实每一个忠于职守的平凡人,都是‘好人’。”

高难度手术,救治“核桃心”

心脏只有核桃般大小、只有860克超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命悬一线、心脏随时无法得到供血的“紫孩子”……作为广东省人民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主任,温树生经常碰到这样一来到这个世界就面临生与死的小生命。

“每一个孩子都很天真可爱,每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未来的希望。”温树生说,“我希望尽力帮他们一把,让这份生命和未来的希望重新焕发。”这是温树生决定投身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原因。

2021年12月31日早上,曾经命悬一线的“紫孩子”成功出院,用新生迎接新一年。回忆当时,收到消息从外地赶回的温树生,率领着团队连续奋战3小时,完成了这台高难度手术,重新帮孩子打开肺动脉瓣,让血流重新流入心脏。

还记得,5例澳门复杂危重“先心宝宝”跨境转运至广州,最小的刚出生2天,也是温树生率领团队制定治疗方案,让这几个心跳快停止的宝宝,在接受治疗后重获新生。

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结构性缺损,疾病谱系广,包括上百种具体分型,严重者出生即出现如缺氧、休克等严重症状甚至夭折。但多数患者如及时干预,还有机会恢复至与正常人一样,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能胜任普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需求。这就是温树生尽心尽力挽救先心病儿童的动力。

探索高科技,“亮剑”无声处

“尽管先心病诊治很复杂、很有挑战性,但面对生命,医生是不能因为有风险就退缩的。相反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钻研技术,才是真正以病人为中心来考虑问题。”温树生对羊城晚报记者说。

2018年初,一位6岁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找到温树生。孩子是先心病中病情最重的一种——IV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因为手术难度太大,已被多家医院婉拒。而温树生经研究后,坚定地告诉孩子家长,手术可以做!

在时任省医院长庄建的带领下,温树生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和混合虚拟现实技术(MR)辅助开展手术。以前要花3个多小时来寻找肺动脉及分支血管,他仅用了45分钟就完成了,整个手术以往需要十多小时,这次缩短到了5小时。小患者在术后3天就脱离了呼吸机支持,不久就康复出院了。

这样的科技探索在不断推进。从2018年至今四年多的时间里,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打印心脏模型600余例。“现在,手术风险比以前更低了,患者的痛苦也更少了。”温树生说。

无私传技术,愿“天下无疾”

“很多危重先心病,在母体怀孕第16周时就可以诊断了。越是复杂的先心病,越应该在胎儿期间得到早期诊断,通过围产期一体化治疗,及早干预。”温树生说。从2006年起,他参与复杂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模式的临床研究,历时十多年,与省医先心病团队一起建立了我国首个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近年来在全国推广应用。他参与建立了广东省先心病产前咨询、产前筛查的两个规范。作为骨干成员,他的科研成果“先天性心脏病三级防治体系建立与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在无影灯下无声“亮剑”,这是温树生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的追求。但是,期盼天下无疾,更是他心中的夙愿。目前,温树生传递技术的脚步,已到过新疆、云南、海南、山东等地,他带教的研究生中,也有来自新疆喀什等地区的年轻医生。

“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能帮助的人是有限的。”温树生说,“希望能把先进的技术经验、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传递到有需要的地方,也希望为基层医院或边远地区多培养年轻医生。”

关键词: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世界印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