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观察|消费者可以"顺手买" 但商家不能"随意卖"


(资料图片)

“顺手买一件”是近年来电商平台的新玩法,当消费者选购商品的订单总额达到商家设置的活动门槛后,便可以在下单页勾选一件包邮商品进行超值换购。然而,花19.8元真的能买到价值488元的首饰吗?5月23日,“上海辟谣平台”发布消息称,“顺手买一件”并不意味着价格划算,甚至有侵害消费者知情权或价格欺诈之嫌(据5月23日“上海辟谣平台”微信公众号消息)。

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手段,电商平台利用“顺手买一件”打通了消费者、商家、商品之间的流通渠道,极大地提高了人货匹配效率。消费者只需在一家商铺下单,就可以跨店铺精准匹配到更多商品。这种营销手段在消费者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商品曝光率,本质上是在帮助商家降本增效,这无可厚非。然而,消费者可以“顺手买”并不意味着商家可以“随意卖”。无法查询商品详情页、以虚高标价诱导消费者购买、售后服务不畅通等问题,揭露出的新型营销手段背后的隐性问题不容小觑。

购买环节知情难。一般来说,消费者在“顺手买一件”时,大数据为其匹配的商品往往需要跨店购买。然而,消费者点击该商品时,却只能看到图片和价格,无法查询详尽信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在“顺手买一件”交易中,消费者支付了商品对价,就意味着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交易关系,因此必然受到相关法律约束。如果商家不详尽展示商品信息,则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销售环节噱头多。不同于一分钱一分货的交易,“顺手买一件”常以“低价换购高价”作为营销口号。可事实上,这些商品往往只是标价虚高,实物却价值低廉、品质不佳。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经营者如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则可能涉嫌价格欺诈。电商平台利用“顺手价”与标价之间的价格差,诱导消费者购物,确有价格欺诈之嫌。

售后环节无人管。“顺手买一件”坑点颇多,给消费者带来的烦心事不止在售前,更在售后。然而当消费者维权时,这些店铺的客服往往应答较慢,甚至无人应答。问询无门,又加之商品价格低廉,消费者最终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顺手买一件”刺激了消费,本是一种好的营销手段,万不可因操作环节不规范,念歪了这本经。首先,电商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综合考量店铺口碑、商品定价及质量、用户评价和反馈等多重因素,对“顺手买一件”商品预先筛选,严把入口关。同时,要改进链接界面,让消费者在购买前知悉商品详尽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对电商平台进行不定期抽查,建立“顺手买一件”商家黑名单制度。一旦发现有商家虚报标价、以次充好,要依法处罚,以儆效尤。最后,商家应始终紧绷保质量就是保信誉这根弦,做好从售前到售后的全流程服务,用优质商品留住消费者。营销手段可以创新,但不能“耍花样”。只有挤掉“顺手买一件”的水分,消费者才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版面编辑:陆青] [责任编辑:高文雯]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探春令·元夕

2023-05-23

华泰证券

2023-05-23

Copyright   2015-2022 世界印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