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主题为“热爱派对”的网易520游戏发布会上,网易一口气公布了超30款新品,其中一款名为《代号:ATLAS》的神秘生存新品,就因“海洋废土”这一新颖题材概念备受市场关注。
此后的两年里,《代号:ATLAS》在国内外低调进行了多轮测试,最终中文版定名《遗落海域》,于5月25日正式登陆了中国港澳台地区,公测首日该作也同步进入了三个地区的iOS免费榜TOP10之内。
过去几年里,生存游戏始终处于手游市场的聚光灯下,亦是大厂间角力的重点战场之一。
(资料图)
比如说网易2018年推出的《明日之后》已成为“长线运营”的标杆产品;腾讯今年初公测的SOC大作《黎明觉醒:生机》至今仍活跃在市场头部;朝夕光年旗下的《星球:重启》则是在今年2-4月间,先后登陆中国港澳台、日本地区后表现喜人,一度杀入过日区iOS畅销榜TOP30。
种种迹象都表明,生存手游至今仍有着极高的玩家认可度,而这一次,生存赛道又迎来了《遗落海域》这一新的搅局者,并且该作所尝试的题材创新突围方向,似乎在生存手游领域相当新鲜。
尝试颠覆主流认知,“海洋废土”题材有无搞头?
时至今日,主流认知中的生存游戏或许都是这个模样的:在病毒等不可抗力的冲击下,感染者四处肆虐,繁华的都市变得破败,幸存者们重新回到“刀耕火种”的时代,在危机四伏的陆地上搜刮资源、重建家园。
立足于“生存场景”这一角度,不难发现,传统生存游戏的共性都是以“人类现实生存逻辑”为基准,让玩家的一切生存活动都围绕着陆地展开,从而带给玩家更强的代入感。
在陆地上与感染者对抗,几乎可以说是生存游戏的标配了
图源:《明日之后》
但这一次,大体是为了摆脱生存手游赛道的同质化,网易别出心裁的借《遗落海域》将玩家的“生存场景”放到了深海之中,虽然此前在PC、主机等领域不乏有《深海迷航》等游戏有过类似的尝试,但在起步更晚的生存手游领域,《遗落海域》无疑是头一个“吃螃蟹”的产品——《明日之后》的“深海巨浪”资料片有过一定探索,但内容并没有过多向海洋深处延伸。
那么就实际体验来说,《遗落海域》表现如何?“海洋废土”会成为生存品类中一个有潜力的崭新细分题材方向吗?
以“海洋废土”锚,《遗落海域》如何实现生存体验拓维?
《遗落海域》的世界观有着鲜明的“后启示录”色彩:在一场名为“海眼浩劫”的灾难后,整个世界几乎都被海洋淹没,被埋藏于海底的神秘文明“遗迹”重现于世,并散播出了一种致使海洋生物集体变异的未知晶体,失去陆地的人类只能一边应对海洋变异体的袭击,一边在深海中寻找重建家园的方法。
在这一逻辑自洽世界观的支撑下,《遗落海域》将玩家的一切生存体验都置于海洋中,并且打通了海洋天然具备的立体空间,发散出了海平面、深海两个位面,在进行合理场景规划设计的基础,也为各类玩法适配找到了相应的落脚点。
一、“海洋废土”背景下的立体化场景结构设计
作为一款主打海洋生存的游戏,《遗落海域》以海洋为中轴的结构化场景设计显然是核心特色之一。
随着大多数建筑被淹没,《遗落海域》的海平面更显空旷辽阔,除了时不时能看到巨大的鲸鱼腾跃出海,以及散落于海面上的“木箱”等可探索资源之外,几乎只有稀疏的几座高塔伫立于水面之上。
游戏搭载了真实的昼夜、天气系统
而这些仅存的建筑,实质上幸存者们对个别高耸建筑改造而来,也是人类在末世中少有的水上庇护所、指挥中心,毕竟人类如果24小时都生存在海中的话,多少还是有些不切实际。
海绵载具(还有潜水艇可解锁)
此外,人与人的斗争永远都是生存题材作品的主旋律之一,因此随着游戏探索范围的外延,玩家也能在海上遭遇名为“黑潮”的海盗群体,或是登上他们盘踞的大本营——个别未沉入水中的岛屿进行探索与战斗。
反观“深海”,当携带氧气瓶、推进器的玩家一头扎入海中,目之所及的就是随处可见的礁石、珊瑚、鱼群、水草等动植物,在光影、动态等效果的加持下,一个与现实高度耦合的“海洋自然生态”油然而生。
除此之外,当玩家往海洋更深处游去,不乏能看到由各类建筑构成的一座座城市遗迹,四处散落的残垣断壁、楼身遍布的青苔、锈蚀的塔吊等细节,十分贴切的传递出了一种末世背景下旧时代人类文明的苍凉感。
总体而言,“海平面”虽说只是《遗落海域》中的附属场景,但主创团队还是用相对完整的系统性规划,承载起了不少用于诠释游戏真实性,以及末日冲突主题的内容,由此让游戏世界观得以逻辑自洽;反观“深海”,作为游戏的核心体验场景,主创团队也明显下了足够的功夫,去将之打磨得更加细腻,让玩家能获得更多沉浸感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海洋废土”题材的特殊性。
二、别具一格的SOC体验
时至今日,基于Survival(生存)+Open World(开放世界)+Crafting(建造)三大内容融合而被定义的SOC品类,已经在行业与玩家心中形成了共识,而《遗落海域》也正属于此列。
生存
近年来,许多生存游戏为了将真实感最大化,往往都会设计一套复杂的生存指标,但或许是考虑到深海环境的复杂性,《遗落海域》在这部分倒是做了很大的减法,只保留了饱食度、水分值两项指标,但又扩大了它们对生存体验的影响程度,可以说任意一项指标过低,都会导致一切活动举步维艰,倒逼玩家给予这两项数值更高的关注度。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游戏中“淡水”的获取渠道相对单一且困难,这其实正巧妙呼应了“海洋废土”的世界观,毕竟正如道具介绍写的一般:“在这个(被海洋吞没)的世界,淡水常常比黄金更有价值。”
此外,由于深海环境的特殊性,“氧气瓶”是玩家在海中自由行动的底层支撑,但氧气又会随着游动持续消耗,这就需要玩家时刻留意与寻找“氧气海峭”补充氧气,这也能使玩家始终笼罩在一种生存紧张感中,整个游戏的真实感也由此得到了强化。
开放世界
虽然《遗落海域》高举着“开放大世界”的旗帜,但实际体验下来,GameRes认为其还是更接近于一款植入了亮眼探索玩法的MMO。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遗落海域》在NPC交互逻辑,或是说无缝大世界设计上,都还有着一定的不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单论探索乐趣纵深度的话,该作在如今的生存手游赛道中可以说是佼佼者。
在大到200平方公里的世界中,《遗落海域》嵌入了诸如解谜宝箱、怪物营地、海域之王(BOSS)等多元化探索点供玩家游历,同时还有许多矿点、采集点分布在海洋各处为玩家提供资源,这种高自由度的探索体验,无疑是当下手游玩家最热衷的内容方向之一,亦是游戏长线乐趣的来源。
再加上《遗落海域》将主要探索场景置于海洋中,从浅海到深海多达数层的空间设计,也足以让玩家在探索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海洋的深邃、绮丽,这某种意义上使“探索体验”与“世界观”形成了良好共振,更进一步强化了《遗落海域》题材的显著优势,也是传统生存游戏难以给到玩家的差异化反馈。
除此之外,作为一款以FPS战斗为主体的游戏,《遗落海域》的水下射击体验也颇为有趣,相比基本只能在X轴移动的陆地战来说,水下作战等同于直接解锁了XYZ三轴的移动空间,玩家可以更自由的360°腾挪、辗转、冲刺,与怪物周旋,享受到一种颇为丝滑的战斗体验。
在此基础上,或许是考虑到水下瞄准+射击的难度更大,亦或许是为了吸引更多泛大众、休闲玩家,《遗落海域》相当贴心的引入了“自动开火”设计,玩家只用滑动屏幕到怪物身上就能自动射击,大幅降低了游戏的操作门槛。
最后,随着游戏深入,玩家还能解锁元能武器(职业)、元灵(宠物)等系统,以及挑战各种副本等等,这些都算是MMO体系内较为常见的玩法系统,就不展开赘述了。
建造
家园建造玩法,如今早已是生存游戏的标配,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遗落海域》直接将玩家的建设场景放在了海底。
客观来说,《遗落海域》的整体建造逻辑并无创新之处,大体还是沿着收集资源→打造家具/家园组件→DIY房屋的路径展开,但胜在“海洋家园”带给玩家的新奇感,谁不想自窗口一眼望去,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绮丽多彩的海底世界呢?
结语
《遗落海域》并不是一款重玩法创新的产品,但有趣的是,GameRes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明明面对着的是异常熟悉的一套玩法体系,却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相当新颖的游戏乐趣。
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GameRes认为,或许本质上是因为《遗落海域》的“题材创新”带动了“玩法体验”的升级。
简而言之,在“海洋废土”这一新颖题材的驱动下,大众所熟悉的那套底层生存逻辑、战斗逻辑、场景体验逻辑悉数被颠覆——同样是生存,陆地拾荒需要更多考虑的天气、昼夜等因素,被海底探险的氧气含量、水分值所取代;同样是战斗,陆地战斗的走位、翻滚,被水下战斗的冲刺、上浮、下潜所取代;同样是探索,陆地探索的地形研判被深海探索的下潜深度所取代,解谜逻辑也大相径庭……
因此,哪怕并没有过多实质性玩法创新,但玩家依然能在《遗落海域》中获得许多新鲜、有趣的感受,这种由细节堆砌起来的正向反馈,也为《遗落海域》提供了足够的竞争力。
虽然目前从成绩来看,《遗落海域》在中国港澳台地区的表现并不算很亮眼,但GameRes猜测,该作之所以只进行了小规模首发,或许就是主创团队希望通过小范围试水,汲取更多玩家意见,明确后续的内容调优方向,为全球发行做铺垫。
比如说在中国大陆市场,《遗落海域》的市场热度就一直高居不下,目前TapTap和好游快爆预约量都已超过50万,相信在未来,生存手游赛道头部会有《遗落海域》的一席之地。(文/南山)
TapTap
好游快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