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后期,泾阳县崇文宝塔塔顶发现明代鎏金释迦牟尼涅像等八件铜鎏金造像。
其后由泾阳县博物馆收藏。这组铜造像在《咸阳市文物志》《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泾阳卷》《陕西省志·文物志》等出版物中有零星著录,但多按照佛教造像介绍,少有专文详述。
实际上这批造像为佛、道两教题材,在古代佛塔遗迹中同时出土是非常罕见的。造像应为明万历时期崇文塔的瘗埋、供养之物,作为纪年资料对研究明末造像颇具参考价值。
(资料图片)
崇文塔又称泾阳塔、铁佛寺塔,位于今咸阳市泾阳县城东南约10公里的崇文镇崇文塔景区内,耸立于泾河北岸,为明代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该寺始建年代不详,明清时臻盛,清同治元年(1862年)寺院被焚,仅存佛塔与五间山门。
塔旁现存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铁佛崇文塔寺常住田供众记”碑,高1.72米,碑文21行,记叙了修塔起因、经过、修塔人、资费来源、规模及寺属田产等:该塔由李世达(号渐庵)于万 历十九年(1591年)主持重修寺院时提议修建, 旨在倡导泾阳、三原、高陵三县学童努力向学。
万历二十一年正式起塔,每年建一层,每层均刻有捐资人姓名,修至第九层时李世达亡故,由其女继承父愿于万历三十三年竣工,修塔历时13 年。修塔匠人为镇江塔匠与当地工匠组成。
河北定州北宋开元寺塔高83.7米,俗称 “瞭敌塔”,曾被认为是中国最高古塔,而泾阳县崇文塔1998年实测总高87.218米,实为中国现存最高的古塔。崇文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砖木混合结构。塔基八角形,塔身各边长约9米。塔身底层作重檐,南向辟拱券门,门额刻“崇文宝塔”四字。其余各面设佛龛,现存4尊石佛像,头均佚。二层以上每层辟四券门、四佛龛,上下层门、龛依次相错,龛内均置佛像1尊, 其中四层正南龛内为贴金佛像。层间叠涩出檐, 施仿木结构椽头、额枋和菱角牙子,额枋上饰砖 雕莲花、瑞兽、飞天、寿星等图案。塔壁角施砖雕圆柱,檐角缀风铃,顶置铜质宝葫芦形塔刹。塔内构造为穿心式结构,内设券顶式环廊,有砖 阶梯沿中心柱盘旋而上。塔身二至十层门、龛旁设有砖雕灯龛1对,每至佳节,层层灯火,蔚为壮观。
塔顶的明代铜鎏金造像
2008年出版的《咸阳市文物志》记载“1979年4月在该塔顶部发现八尊鎏金卧佛、弥勒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034·咸阳卷·泾阳文物》介绍8件鎏金铜造像为“1980年6月于崇文塔顶发现”。另外,曾有材料介绍“塔顶原有铜盆一口,盆下置有各型迥异铜佛像8尊,可惜的是铜盆在关中大旱中1929年后被人击破窃走,小铜佛像也于1980年被当地小孩子挖出卖铜,幸被县文化单位发现赎回,现存于县博物馆”,可作为铜造像发现情况的一则参考。
[明]铜鎏金释迦牟尼涅槃像 长42厘米
[明]铜鎏金大肚弥勒像 高33.5厘米
[明]铜鎏金菩萨像 高38厘米
[明]铜鎏金真武大帝戎装坐像 高50厘米
左[明]铜鎏金雷声普化天尊坐像 高45厘米
右[明]铜鎏金戴冠护法像 高40.5厘米
[明]铜鎏金持棒、环护法像 高39厘米
[明]铜鎏金护法像(左臂残断) 高39厘米
8尊鎏金铜造像以往均介绍为佛教造像类,但实际这8尊铜造像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佛 教造像类,包括铜鎏金释迦牟尼涅卧像、铜鎏金大肚弥勒像、鎏金菩萨造像;另一类,即其他5件造像,笔者认为可归为道教造像,包括铜鎏金真武大帝坐像(旧定天王像)、铜鎏金雷神坐像(旧定天王像)及道教护法神三种(旧定武士像)。
明铜释迦牟尼立像福州市博物馆
明铜释迦牟尼立像,为国家二级文物,它见证了明代晚期汉传佛教和佛像艺术复兴势力的强盛,也牵出了一段明朝万历年间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的历史钩沉。
明铜释迦牟尼立像 陈暖/摄
这尊铜像为明代制造,通高43.5厘米,身宽14.65厘米,座高7.44厘米。
铜像的背部錾:“万历戊午孟夏佛弟子叶道卿敬造”,即这尊铜像建造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它是其他佛像的“标准器”
佛像专家认为这尊铜像对于佛像断代有着重要意义,是万历年间的标准器。
一般来说,雕刻(书写、记载、佐证、地层)有确切年代、保持历史原貌和状态的无争议器物才能被称为断代标准器,然后多方参考,推断出其他作品的年代。
铜像头绾螺髻,宽额面阔,细眉长目,眼睑下垂,白毫像,双耳垂肩,颈部三道蚕节纹,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
身材匀称协调,身披袈裟,着长裙,伸右手结说法印,跣足立于仰覆莲座。袈裟衣缘浮雕缠枝莲纹花边,裙摆边则錾缠枝灵芝纹,形神完美。
明铜释迦牟尼立像 陈暖/摄
它是明代铜佛造像的经典
这尊佛像建造于明万历戊午年,是明神宗在位的晚期,是明代铜佛造像的经典。
明晚期最为突出的变化还在于造像台座上,发展和创造了一些新的形式。如佛和菩萨像的台座普遍采用仰莲座形式,这是从宋元造像继承而来的,体现了汉传佛教的复兴。
觉得文章不错,请点右下 再走喔
关键词: